怕皮夾子丟了找不回來? 放張嬰兒的照片
英國研究發現,皮夾子裡放張嬰兒的照片,比較容易失而復得。哈特福大學的魏斯曼教授說,嬰兒照片最容易引發善心。他在愛丁堡街上做實驗。在皮夾子裡放進四種照片,嬰兒、小狗、全家福和老夫婦等。皮夾裡有姓名地址,他 把皮夾放到路上,結果有四成二的皮夾物歸原主。這四成二裡,有八成八,裡面是放了嬰兒照片的,接下來是放了狗照片的,再接下來是有全家福照片的。
丟了最難找回來的照片是裡面放了慈善單位名片的皮夾。魏斯曼解釋,照演化論的理論,嬰兒總能引發人的愛心,人類總希望能讓下一代傳下去。
每日一愛愛,健康無障礙
英國雪菲德衛生當局建議,讓孩子早一點知道性愛是有樂趣的,對孩子有正面的影響。因此,他們提出了一日一愛,健康無礙的口號,要讓小學生都知道性愛對心情和身體的幫助。雪菲德健保局印 發了一本小冊子,裡面說,大家聽說過了一日五蔬果、每週運動三次,一次三十分鐘這些口號,是不是該考慮一下一週做愛或是自慰兩次的良心健康建議了。健保局 說,孩子從小就應該知道,做愛有益心血管。性生活不只是傳宗接代,更是一件愉快的事,所以,才有人樂此不疲,因此他們這本小冊子就叫「歡愉」 (pleasure)。希望大家用健康的心態看待性愛。
英研究肥胖症,父母是主因
母請注意,你的體重與健康狀況,和你的子女脫不了關係!英國最新出爐的研究報告指出,肥胖問題在同性間特別顯著,以母─女、父─子的方式互為影響!英國普利茅斯大學針對226個家庭進行調查,發現胖媽媽有胖女兒的機率,比起一般體型的母女,差距達十倍;胖爸爸有胖兒子的機率則有六倍之多。但若是不同性別(父─女、母─子),則沒有影響。
研究人員認為,這項研究結果顯示,基因遺傳導致肥胖的可能性應該非常低,而和行為模仿有關:女兒學習母親的生活方式、兒子則模仿父親。
此 外,研究人員也認為,改善肥胖問題的相關健康政策應重新考量。以英國為例,目前普遍認為肥胖孩童長大後,仍持續有肥胖問題,因此政策重點皆聚焦在小孩身 上。然而,最新的這項研究呈現相反的結果:應該是有肥胖問題的成人(父母)影響了自己的小孩。換言之,需要監控注意的反而是父母一輩,而非小孩。
研究團隊連續三年檢測受試家庭成員的身高體重,發現胖媽媽有胖女兒的比例佔41%、胖爸爸對胖兒子比例18%;正常體重範圍的媽媽和胖女兒的比例為4%、胖爸爸對胖兒子比例為3%。若是跨性別(母對子、父對女),則無差別。
這項研究結果同步刊登於國際肥胖期刊(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